Speech about Sweden at TIBE 2016!

今天是書展最後一天,歐盟館早上的[快閃教室]請到瑞典記者Susanne Palm來教大家簡單瑞典歷史,文化,以及進階瑞典語: 直接唱起了生日快樂歌! Susanne 充滿活力,載歌載舞,讓人有置身於瑞典電視綜藝秀之感。想要學瑞典文或對北歐文化有興趣的歐粉們,Susanne很歡迎大家直接和她聯絡喔~請按照照片裡的資訊臉書搜尋~ 另外,歐洲經貿辦事處的處長馬澤璉女士也是瑞典人,她今早也親臨現場,以表示對歐盟館的支持! 學習瑞典語台北

Swedish organic gingerbread in Taipei! 瑞典薑餅在台北

瑞典薑餅在台北!有機和公平的貿易和KRAV,這意味著它們是由瑞典組織檢查,達到一定的質量標準!發現他們在有機店叫明華田,棉花花園英文!它是一個鏈和的商店之一上定西MRT出口1的相對側!學習瑞典語在台北! 學習 瑞典文化 Swedish gingerbread in Taipei! Organic and Fair trade and KRAV, which means that they are checked by a Swedish organisation […]

瑞典和瑞典語

學習瑞典語 在台北 http://world.yam.com/post.php?id=5383 國際社會的模範生 瑞典是個位於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國家,它的東邊是芬蘭,西邊是挪威,面積大約有 12個台灣大,國土有 64%由森林覆蓋,人口密度低。瑞典在 1995年加入歐盟,它是傳統的鐵、銅和木材出口國,其水資源也很豐富,但是石油和煤礦十分缺乏。瑞典人以信奉基督教為大宗,國內政體屬於君主立憲制,所以瑞典至今仍有皇室。今天,瑞典的自由民主、社會福利還有環境保護常為其他國家借鏡,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類發展指數中名列前茅。 這一次,我們邀請了三位瑞典通,來幫我們解惑: ●普舒珊(Susanne Palm)  現居台灣,來自瑞典第二大城哥特堡(Göteborg),身分多元,既是演員也是記者,還是一位專業的瑞典語老師,目前除了負責北歐文化留學諮詢,也透過「北歐文化 – 台灣」粉絲專頁帶大家認識瑞典。 ●游漢聲(Fredrik Johansson)  現居台灣,來自瑞典南部哥得蘭島(Gotland),目前就讀於台大人類學系博士班,希望能帶著台灣考古研究走向全世界。 ●夙霓&Fiona  現居瑞典南部林雪平城(Linköping),分別來自台灣高雄和中國拉薩。同為中文系的兩人在瑞典決定重拾文字的美好,一起記錄瑞典生活的點點滴滴,目前經營「瑞典過日子。樂活旅行養娃兒」粉絲專頁以亞洲移民的角度,觀察瑞典社會和文化。 接下來,就讓我們透過一個又一個問題,來了解瑞典人的食衣住行吧! Q1:瑞典人常吃牛肉丸(Köttbullar)和鯡魚罐頭(Surströmming)嗎? 普舒珊(下稱普):牛肉丸很常吃。十七世紀的時候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(Karl XII)四處征戰,挪威、芬蘭、俄國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。有一次他被關在土耳其的監獄,土耳其軍人每天都給他吃牛肉丸,他回國後就把這道菜一起帶回來。而鯡魚罐頭我從來沒吃過,這東西來自瑞典北部而且很難吃(笑)。 […]

在台北 學習瑞典語 – Learn Swedish in Taipei!

Learn more about Sweden and Swedish schools – And learn Swedish in Taipei! 在台北 學習瑞典語 http://www.thenewslens.com/post/134186/ 沒有成績、沒有考試、沒有補習班,幾乎沒有回家功課。每天都有很多遊戲和戶外活動的時間,鼓勵你發展創意、進行藝術創作、演戲、或是做音樂。這是瑞典小學生的生活,而他們人生中第一次拿到「分數」是在12歲的時候。 我記得我在學校的童年生活充滿了歡樂和自由,赤腳在森林裡或海邊跑來跑去,可以感覺到風吹在我的臉上。 我真心希望所有人(不管大人小孩),每天至少抽出1至2小時到戶外走走,看看外面的花草樹木,看綠色的東西對我們的眼睛有益,也對我們的頭腦及創造力有幫助,創造力和學習息息相關,所以,讓我們到戶外去吧,就從今天開始,我們公園見、海邊見、山上見!  

學習 瑞典語 – 學習 瑞典 文化 在台北

沒有成績、沒有考試、沒有補習班,幾乎沒有回家功課。每天都有很多遊戲和戶外活動的時間,鼓勵你發展創意、進行藝術創作、演戲、或是做音樂。這是瑞典小學生的生活,而他們人生中第一次拿到「分數」是在12歲的時候。 我記得我在學校的童年生活充滿了歡樂和自由,赤腳在森林裡或海邊跑來跑去,可以感覺到風吹在我的臉上。 瑞典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證實,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進行評斷或比較,對他們是有害的,不應該這麼做。 瑞士Orebro大學教育學教授Christian Lundahl這麼說道:「當學生被評分的時候,他們的表現往往比較差,相反地,當他們在學校遇到困難時,他們需要外界正面的回饋,肯定他們的能力。這是幫助能力較差的學生的重要因素之一。」 Lundahl曾主導研究委員會的評分計畫,他表示分數的確會鼓舞到表現好的學生,但是分數大部分的時候沒什麼意義。學業成就較低的學生,會因成績受到較多的負面影響,比高分數影響好學生的程度還要高。分數會影響學生的自我形象。   http://www.thenewslens.com/post/134186